电子pg文章详细信息
【记】博物馆Vol.143长沙简牍博物馆
长沙简牍博物馆成立于2002年,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白沙路92号,是内首座集简牍收藏保护整理研究和陈列展示于一体的现代化专题博物馆。
博物馆占地30亩,主体建筑面积方米,绿化广场8000余米,馆内展览面积约5000方米,分为上下两层。藏品主要为1996年长沙走马楼出土的14万余枚三孙吴时期纪年简牍和2003年发现的2千余枚西汉初年纪年简牍,另外还有青铜漆木书画金银等其它藏品约3500件。
01 场馆概况
长沙简牍博物馆为汉代设计风格,借鉴了魏晋时期盛行的高台建筑形式,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采用传统园林营造空间的手法,参观序列强调传统建筑的转字,并在荣枯庭边保留一棵基地原有大树,通过精心安排对景引导参观路线。?
第一重水庭着重表现简洁的建筑界面在深度上的幻觉,利用黑墙巨大景框后的疏竹粉墙光影形成立面特色。
第二重荣枯庭,通过密植迎春花玉兰树与下沉空间空无一物只余断层表现历史的沧桑与无常
第三重下沉竹荫落,利用密植竹林烘托空间的幽远,而游人径由玻璃甬道从竹梢处穿行,则添一层融入自然的意味。
长沙简牍博物馆馆内展览面积约5000方米,分为上下两层,展厅一层为文明之路长沙简牍博物馆基本陈列,该陈列由三吴简简牍世界文字载体和简牍书法四个部分组成。二层为湘水流过湖南地区出土简牍展,由潇湘弦歌和简里湖湘两大部分组成。
文明之路
长沙简牍博物馆一楼基本陈列文明之路简牍文化展由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三吴简系统介绍三吴简的形制内容及学术界对该批简牍的研究成果,重点展示吴简关于赋税籍薄司法户籍职官纪年等主要内容,通过复原动漫宣传片等形式再现了古代简牍制作生活及简牍发现发掘场景。
第二部分简牍主要通过图文和实物相结合的形式按时代序列介绍了战至魏晋时期各地区简牍发现与研究的主要成果。
第三部分世界文字载体主要介绍世界各地自古以文字书写载体的基本情况。第四部分简牍书法主要以图版形式介绍简牍书法的演变发展和成熟过程。
湘水流过
长沙简牍博物馆二楼基本陈列为湘水流过湖南地区出土简牍展,展览分为潇湘弦歌和简里湖湘两部分。
潇湘弦歌部分由潇湘访古和三湘寻简两个单元组成。介绍湘资沅澧四大流域的考古发掘和具有地域特色的出土文物,突出简牍的发掘和整理研究情况,其详细介绍了12批次具有代表性的简牍考古发现,展现了湖南地区简牍文物的考古发掘研究保护能力。
简里湖湘部分由楚风漫漫洞庭之波之南疆边境风云和晋风悠悠五个单元组成。展览分别展示了湖南地区出土的楚简秦简汉简三吴简和晋简,从叙事角度展示了简牍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揭示了先秦至魏晋时期民众的生活情况。结尾部分展示了简牍时代结束之后,简牍文化对后世华文化所生的影响。
嘉禾吏民田家莂
嘉禾吏民田家莂,长47.549.8厘米宽2.63.5厘米厚0.50.7厘米,走马楼吴简大木简亦称嘉禾吏民田家莂。于1996年在长沙市走马楼22号古井发现。均为杉木质地,保存情况较好。
它是一种破莂保据的券书,所记为嘉禾四年五年租佃田地收取租税事。莂是可剖分的契约文书,一式两份或多份,今见大木简皆于上端大书同字或其变形形态,一侧或两侧有被剖分的痕迹。该文书成于次年年初,一般为单面书写,字迹较清晰,字体大多为隶带楷,也有较草率的草书。归档时,这些田家莂被编连成册,故今见每莂之一侧或两侧多有两个用以系绳的契口,正背面亦见编痕。
这种简册最后形成了竖排本书的雏形。从券书上可以看出孙吴时长沙郡临湘县佃户租佃土地的数量及须向官府交纳钱粮布匹等赋税的数额。从而增加我们对孙吴时期的社会经济情况及制度的了解,有利于弥补三历史史料的缺憾。
陛下赠物木楬
陛下赠物木楬,长17厘米宽5厘米厚0.3厘米。1993年在长沙望城坡古坟垸一号汉墓发掘出土。选取长方形杉木薄板制作而成。挂于竹笥之外,说明内盛之物。此件墨写隶书四行,计十八个字。陛下所以赠物青璧三绀缯十一匹薰缯九匹。就是作为当时西汉皇帝赐予墓主长沙王后的随葬品衣衾的清单。
君教文书木牍
君教文书木牍,长24.2厘米宽4.8厘米厚0.5厘米。 1996年长沙走马楼22号古井内发掘出土。木质类,属于孙吴时期的地方行政文书。
州仓出运米文书木牍
1996年长沙五一广场走马楼J22井窖出土。分三栏书写。是一件州仓吏领受各类租税限米等统计数据的上报文书。包括其三天的数据,即正月二十一日到正月二十三日。这三天,领受的杂米有税米余力租米吏帅客限米司马黄松限米佃帅限米佃吏限米私学限米新吏限米八亿钱米等等。负责领受的仓吏包括郭勋马钦张曼栋等四人,而上报者为已经离开仓吏岗位仓吏潘虑。这说明三时期,孙吴的赋税入账的分工已经明确,账目管理制度较为成熟。
龙纹漆木瑟
西汉龙纹漆木瑟,长124.4厘米,宽41.6厘米,通高11.6厘米。 1993年在长沙望城坡古坟垸一号汉墓发掘出土。 该件器物为长方形,木胎质地,瑟面两端髹黑漆。首岳外侧可见一排二十五弦孔,尾岳分外内三段,岳七弦孔,外内岳各九弦孔。瑟尾处置立四枘。瑟面四镶嵌着硬木镂空的各种动物图案,另外在其两侧也镶嵌有三角和曲折纹饰,瑟的间用碎细绿松石镶嵌一盘绕的飞龙。
五弦漆木筑
1993年在长沙望城坡古坟垸一号汉墓发掘出土。整木剜制,大头细颈,其形制如棒槌状。大头部分为鸣箱,长条形,空。箱底部镶嵌一薄板,箱面皆整,箱体两侧呈弧形微鼓,宽于面板。首岳上有五道弦槽,外侧一方孔,插立一蘑菇状弦枘。细颈部为持握的筑柄,呈上棱下圆状,尾端呈桃形,尾岳嵌其上。除音箱部分外,通体髹黑漆。筑为相和打击乐器,在秦汉时期广为流行,到宋代就已失传。此件漆筑的出土,为我筑类实用器的首次发现。
博局盘
博局盘,边长43.2厘米,高4厘米。1993年长沙望城坡西汉渔阳墓出土。方形。方框,四有曲道,皆刻浅槽。底座与局盘用竹钉连接。通体髹黑漆,曲尺行底座装饰云气纹。 此物应是古代的六博。古代有六博樗蒲双陆等游戏形式,都是属于行棋类的骰子博戏。六博本有大博和博之分,大博用骰六枚,称为箸,博用骰二枚,称为茕。在比赛的时候,双方互掷骰子,行棋步数则主要根据博彩而定。由于博彩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因此六博在古代时主要成为一种博戏的形式。
渔阳三角纹漆耳杯
渔阳三角纹漆耳杯,长17.8厘米宽14厘米高5.8厘米。 1993年长沙望城坡西汉渔阳王后墓出土。木胎,椭圆形,曲腹,底。外髹黑漆,内髹红漆。耳部与外部口沿朱绘三角纹波折纹,外底锥刻渔阳二字。 耳杯是古代的酒具,两侧分别有一个突出的把手,看上去就像两只耳朵,故名之。耳杯在战时出现,汉代已很盛行,一直沿用到南北朝时期。
长沙后府封泥匣
1993年长沙望城坡西汉渔阳王后墓出土。封泥匣呈长方形,间下凹以填封泥,纵断面呈凹字型。封泥上印有长沙后府四个字。封泥是古代印章盖在门户或包裹封口上的块泥土,防止被别人打开或拆动,也称为泥封。封泥是古代印章直接打上的印痕,它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与印章本身有同等的重要性。由于印章本身绝大多数没有留传下,现在传世封泥上的印文,是摹与考证的直接资料。同时封泥上的文字也是断定墓葬主人身份的重要依据。
◇ 本文部分信息源于长沙简牍博物馆等
◇ 本文未标注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End